近日,我院经济系范方志教授专著《我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研究》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内容简介
该书从全国层面上评价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外部市场化主体、村庄内部农民群体等四大利益主体及其行为逻辑;其次,分别构建评价农村基础设施、社会保障、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公共文化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投入和产出指标,并进一步考察每个指标具体的表征对象;随后,对农村公共服务支持系统中的投入和产出进行评价,运用供给端DEA评价方法对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全国层面的统计分析,使用DEA-CCR模型刻画全国层面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并针对基准回归结果更换投入和产出指标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由于DEA-CCR模型不能反映动态变化过程,故再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反映投入产出效率的动态变化;最后,研究发现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冷热不均”,供给模式上缺乏创新,供给主体上的协同不足,供给要素、区域上的不协调等因素是当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课题认为影响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既有顶层设计的政策因素,也有政府引导和监督职能的落实;既有当地农村的综合实力,也有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和管理水平;当然也离不开村民的行为和感受。
该书对典型省份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评价分析。本课题将落脚点放在典型省份(浙江、山东、湖南、广东、广西、贵州、陕西、河北、黑龙江)上,对中观层面的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评价。首先,指明了典型省份的选取标准;其次,按顺序对不同的省份进行效率评价,包括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概况、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指标的统计分析、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和产出效率评价结果以及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最后,对典型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综合分析。研究发现各省供给效率有显著差异,但供给效率总体上呈现波动增长态势。
该书对六省六镇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进行评价分析。从微观个体村民的角度来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展开评价。首先,本课题选取了六省份六镇(湖南省荷香桥镇、浙江省屠甸镇、贵州省熬溪镇、陕西省三合镇、黑龙江古龙镇、河北省马厂镇)进行实地调研,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收集村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价和意见;然后,根据回收的问卷对村民满意度进行总体分析;再次,针对调查问卷展开实证分析,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评价进行样本分析;最后,围绕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评价进行总结,实证检验不同公共服务供给对村民满意度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六省六镇村民总体评价满意度较高,但差异巨大;各村镇影响村民评价满意度的因素各不相同;应当立足村民需求,有效提供农村公共服务。
作者简介

硕士生导师,嘉兴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系教授,嘉兴大学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研究员,嘉兴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士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一项和省部级课题多项。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金融研究》《经济学动态》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多部。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