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们、同学们,校友们、朋友们:
时光正驰,光阴荏苒;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极不平凡的2024年即将过去,充满希望的2025年悄然而至,敬过往,爱当下,向未来。
01回顾“新”成绩:极不平凡 勇当奋楫者
回首2024年,大学更名,万象更新,办学110周年,风华正茂,有百年文脉的经济学院,在上级正确领导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全体师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奋进、执善向上,继续勇当改革先行者、创新示范者、发展引领者、一流争先者,不断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提高,在党建引领、立德树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决策咨询、国际交流等诸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尤其学院获批金融硕士(MF)学位点、学生再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金融教师党支部获评省级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教师首次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大项目、人才培养获得《光明日报》宣传推介……在学院“十四五”收官之际迈出新步伐、展现新作为、跑出好成绩,交出了高分答卷!在此,向每一位关心、支持经济学院发展的各界友人表示感谢!向每一位默默奉献、孜孜耕耘的学院师生表达敬意!
02聚焦“新”作为:追求卓越 敢当创新者
在党建引领上再出“新”。持续深化党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教融合、社会服务、文化传承”模式,通过不断提升党建与事业统合力、党建与业务协同力、协同育人聚合力、改革发展助推力、干事创业凝聚力,打造有厚度、有高度、有广度、有力度、有温度的“五度”党建新体系,促进党建“四个融合”试点建设,用支部建强学科,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院高质量发展。
在人才培养上再出“新”。以本科教育教学审核整改为契机,持续做到以评促改、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坚持“真”“情”“实”“意”理念,培养“红”“专”“高”“创”经济人才,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逐渐形成独特的地方综合性高校经济类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组织体系上再出“新”。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一体推进,推动原有的经济学系、金融学系、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系与新设的数字经济学系、数字贸易学系、科创金融学系融合发展,打造传统优势专业(学系)与新兴前沿专业(学系)互相竞合的全新组织体系。
在平台建设上再出“新”。按照“立地顶天”“理实交融”“首发研究”的思路,建设好中国共同富裕研究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中心、嘉兴地方金融发展研究院三大平台,持续产出高水平成果,进一步增强共同富裕、数字经济、科创金融三大前沿领域在全省乃至全国的显示度与知名度。
在学科协同上再出“新”。在学校登峰学科建设和博士学位点培育工作中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协同配合,深刻认识坚持“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和要求,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依托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专项和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军人才项目,在共同富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新质生产力理论等领域持续产出高水平办学成果。
03展望“新”未来:臻于至善 争当竞跑者
展望2025年,根据学校建设“有特色、善创新的综合性高水平大学”的新目标和“冲‘A’、拼‘博’、创一流”的新任务,将国家战略所需、地方发展所要、学校创新所呼与学院能力所长充分结合,纵深推进经济学院有组织高质量发展综合改革,推动实施十五五“经院2030战略”,全力打造学习型、使命型、赋能型、引领型和共富型二级学院,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贡献度进一步增强,影响力进一步提升,美誉度进一步彰显。
聚焦新定位:建设成为“全省一流、全国知名、全球活跃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
锚定新目标:增“硕”、进“A”、育“博”、扶“马”、创“高”
形成新体系:构筑新党建体系、打造新学科体系、重塑新培养体系、建设新生态体系、形成新治理体系
构建新格局:按照“1+n+x”构架形成党建引领、学科龙头、专业基石、平台支撑、治理有效的大发展格局
在浩瀚的人类历史长河里,教育是实现国强民富最深刻、最持久和最磅礴的动力,让我们一起汇聚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力量,育中华栋梁之才,求经世治民之学,筑强国富民之基,在极不平凡的2025年加速竞跑,追求卓越,臻于至善,为教育强国建设奉献“米粒之光”!
经济学院院长 文雁兵
经济学院党委书记 蔡运男